

每逢佳節胃脹痛?
文:蔡忻愉醫師 大節總是離不開美食,農曆新年有賀年糕點、元宵節有湯丸、中秋節有月餅、聖誕節有火雞……每逢節日各種聚會過後,不少求診者都抱怨胃腹滯脹、胃口轉差等等「食滯」的表現。 食滯,中醫之稱爲「食積」或是「積滯」,指人體因為飲食不節,導致停聚中焦(指脾胃)的疾病,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胃腹飽脹、有胃氣、食欲下降(或是吃很少就覺得飽滿);甚或胃腹疼痛、噁心反胃、胃酸倒流、大便不調(腹瀉或便秘,或味道酸臭,或伴見食物殘渣)、舌苔厚膩等。病因主要是暴飲暴食,或進食偏性重(如辛辣、過酸)、難消化(如糯米)的食物,使飲食超過脾胃納運能力,導致食物停滯在胃脘而成積滯。若反覆發作會使脾胃受損,運化無力,繼而引起氣滯、濕熱、寒濕等病理物質,日久形成惡性循環,使脾胃更傷。 坊間有不少消滯茶療,當中常見的中藥材有陳皮、山楂和麥芽。其中陳皮理氣寬中、燥濕化痰力強,對氣滯型及痰濕型的積滯療效良好。山楂擅解肉食引起的食積,但因其味酸,胃酸過多人士宜應先向中醫師查詢。至於麥芽,作用主要為行氣消食,健脾開胃,擅長處理由米麵類引起的食滯。不過它同時具有回乳的功效(視乎藥量),故哺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