包袱太重
友人右頸肩經常疼痛,我問他:「經常揹單邊袋嗎﹖」「是呀。」 經常揹重物本來就不好,還揹單邊,那一側頸肌、肩膀、胸椎也都承受過大的壓力,整個身體為代償單邊用力而扭曲,肌肉痙攣,便會致頸肩痛了。只要細心檢查,不難發現胸椎有小關節錯位、紊亂,腰肌可能也比較緊張。 「牽一髮動全身」。所以說揹背包比較好,兩邊受力平均一點。如真要揹單邊袋,兩邊肩膀輪流揹又好一點。如真要把大疊文件揹上身,不妨拿一個公文袋環抱在手臂,可減輕肩膀的負重。背負太多包袱,可仿效到市場買菜的婆婆,拉一輛手推車。其實真有那麼多身外物要隨身攜帶嗎﹖ 應付這種頸肩痛,自行讓肩膀休息幾天即可。嚴重的,用針灸或按摩鬆解肌肉痙攣便可以了。最重要是,不要長期讓一邊肩膀負重太久,積勞成疾,變成勞損,造成器質性損傷便手尾長了。 平時可多做肩膀運動,譬如聳肩向前後旋轉;患側手臂上舉過頭,屈肘,手掌觸及對側肩膀;患側手臂在下,由另一手帶動在背後作屈肘動作。這些運動都令放鬆頸肩肌肉。 話說回來,不揹那麼多無謂物品上街其實更實際。


《香港01》訪問:【夏季流感】天氣濕熱易生病 一文盡覽8款簡易食譜防感冒
「中醫師陳曉萼則指,近月天氣飄忽,一時天晴酷熱、一時「紅雨、黑雨」,濕氣交替超出人體負荷,令人更易感冒。陳曉萼續說,今季其診所接收到的感冒病人較以往嚴重,大多病人求診時喉嚨非常痛楚,部分病人反覆發燒和大便便秘」 https://www.hk01.com/sns/article/107033
流感流行
電視新聞日日播出流感病人擠爆醫院的畫面,動輒輪候數小時,醫護如臨大敵,的確膽戰心驚。連續濕和熱交替的天氣,除了平常規律地來慣來熟的中風、失眠、糖尿病、皮膚病、腸胃病等慢性病人外, 還有一批新面孔,大部份是年青人——都是流感病人。 今年的流感高峰不知已經多少次,一波未平一波又起,冬季流感後又夏季流感,只見愈來愈多流感病人,又或久久不癒的「傷風咳」。 在某個季節裏出現了和該季節不相合的天氣,又或六氣[註1]的太過與不及,這些都使人體和自然難以適應,致人體免疫力低,自然界聚集邪氣,承人體正氣不足侵襲人體,每每相染為病。 感冒本應最普通不過,何以會奪人命﹖流行性感冒不同於普通感冒之處乃在流感的傳染性強,流行性廣,而且傳變迅速,由開始流鼻水、咳嗽至發熱,甚或肺炎,往往是數天的事。故此如不在疾病始起時截住病邪,待它層層推進,便返魂乏術了。 選擇往中醫診所求診的病人,比以往多,代表市民願意相信現代中醫的治療方法。 睡得足,吃得好,避免去人多擠迫的地方,常備口罩以備不時之需。病了的務必病向淺中醫,治療於生病之初,亦必定要戒口,令自己盡快痊癒。 註1 六氣:風、寒
便秘
便秘,是排便不得、或便出不爽一類的病症,是不少香港人的難言之隱。 寒証、熱証、虛証、實証都可引起便秘,而香港人的便秘多因進食多肉少菜、久坐少運動、精神緊張等引起。香港人的飲食習慣喜「啖啖肉」,配菜只有幾根,況且餐廳也沒太多蔬菜可供選擇,蔬菜纖維少,致排便困難。尤其是辦公室的白領,由早上坐到晚上,加上少運動,腸部蠕動不足。工作繁忙,精神緊張,即使有便意也沒在意上洗水間,又或忍住憋住,久而久之,形成慣性便秘。 中醫說過度思慮會影響脾胃功能,腸胃功能紊亂,便致便秘。曾有病人整個星期都解不出大便,便嘗試坊間的通便藥。那些通便藥,很多是瀉藥,長期服用,會損傷脾胃,而且會成依賴,變成沒有通便藥便不能排便。另有一種便秘屬久病氣虛,無力排便,這時便要用補法。 平時多吃菜及飯後果,增加蔬菜纖維。每星期抽二至三天做運動,平時飯後散步,以增加腸部蠕動。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,那便不會在忙碌當時欲大便卻苦無機會,排便時間以早上晨起為佳。有空時可做摩腹運動:掌心貼腹部,圍繞臍部順時針按壓打圈。 「有入有出」,才是身體健康的法則。
天灸
「醫師,我有鼻敏感,早上總要打噴嚏流鼻涕,足足整個上都要拿著紙巾﹗」 先天不足者,或後天久病失於調理,加上社會環境污染,容易患上上呼吸道過敏性疾病,如鼻敏感和哮喘。中醫療法多種多樣,其中天灸療法可謂省時方便。其一,是外用藥,用膠布黏住,不防礙活動。其二,一年只做幾次,完全附合香港人的「經濟效益」。 天灸療法在國內存在已久,近年受市民追捧。三伏天天灸在每年大暑及以後,每隔十天,連續三次在背部經穴上貼上用白芥子、甘遂、麝香等辛溫藥材造成的膏藥。「熱天」加上「熱藥」,用以治療冬天多發的虛寒性疾病,尤以鼻敏感、哮喘效果最好。此即所謂「冬病夏治」。而三九天灸在冬至開始每隔十日貼藥一次。就是以辛溫藥物在寒天溫補袪寒。 貼藥反應因人而異。親身試過貼藥,背部穴位有灼熱感,一個多小時後除藥,穴位皮膚有點痛,有點癢,印子或會留幾個月。事實上,天灸療法就是要刺激穴位,皮膚會有若干反應。反過來說,如皮膚全無反應,那治療效果便不怎麼好了。 當然,一切感覺要以可忍受為度。尤其是初次嘗試天灸人士,切勿「死撐」。一有懷疑,立即向你的中醫師查詢。